一、使用和保養
(一)新車橋使用前
1、新車橋使用前,從注油孔向主減速器內加注雙曲線重負荷齒輪油(GL-5 85W-90)至油孔下約1.8L(打開加油孔,小拇指伸進去并彎曲向下,小拇指第一指節中間蘸到油)。
2、前橋六顆黃油嘴處加注足量的3#鋰基潤滑脂。
(二)驅動橋日常保養
1、車橋裝車后,整車進過1500Km或三個月走合,必須更換齒輪油,加注雙曲線重負荷齒輪油(GL-5 85W-90)至油孔下約1.8L(打開加油孔,小拇指伸進去并彎曲向下,小拇指第一指節中間蘸到油)。每行駛2500KM,需再次更換齒輪油;必須重新調整剎車間隙,檢查各部位緊固件(涂膠螺栓除外)后,方可正式投入使用。
2、檢查橋殼內齒輪油的質量,如有變色、變稀等變質現象,應及時更換新齒輪油。
3經常清理后橋橋殼通氣塞上的泥土、灰塵。
3、經常檢查加油孔和放油孔螺栓,如果發現有滲、漏油現象,應及時擰緊或更換螺栓密封墊。
4、每行駛2000Km,向各個黃油嘴加注3#鋰基潤滑脂,清洗通氣塞;檢查半軸螺栓緊固情況;檢查橋殼內齒輪油高度(打開加油孔,小拇指伸進去并彎曲向下,小拇指第一指節中間蘸到油)。
5、每行駛3500Km檢查剎車間隙。
6、每行駛4000Km,檢查制動底板的緊固情況;檢查輪轂軸承的松曠情況;檢查剎車蹄片的磨損情況,若剎車片磨損嚴重,則必須立刻更換剎車蹄片。
二、使用中常見故障及排除
故障表現 |
原因分析 |
排除辦法 |
|
輪轂軸承滯澀 |
1.輪轂軸承預緊過大 |
調整預緊力 |
|
2.軸承缺乏潤滑或潤滑脂不正確 |
加強潤滑脂或更換潤滑脂 |
|
|
3.軸承被灰或雜物污染 |
清洗或加強潤滑 |
|
|
制動器制動力不足 |
1.制動鼓進水 |
在行駛中,輕輕踩剎車踏板,使水排干 |
|
2.制動片有油污 |
清洗油污或更換剎車片 |
|
|
3.感載比例閥分配油路不當 |
更換感載比例閥 |
|
|
4.剎車蹄片變形或磨損 |
修理或更換剎車蹄片 |
|
|
5.制動液進水 |
更換制動液 |
|
|
6. 制動液進空氣 |
對制動管路進行排空氣 |
|
|
行駛過程中制動有非正常聲音發出 |
1.制動蹄片表面硬化或變質 |
更換制動蹄片 |
|
2.制動鼓內表面不均勻磨損或安裝不牢固 |
校正制動鼓或擰緊螺栓 |
|
|
3.制動蹄回位不暢 |
檢查制動蹄回位彈簧或更換 |
|
|
4.輪轂軸承磨損 |
更換輪轂軸承 |
|
|
5.制動鼓變形 |
校正或更換制動鼓 |
|
|
6.剎車間隙過小 |
調整剎車間隙 |
|
|
轉向輪操作沉重前軸可能故障及排除
|
1.車輪鋼圈變形 |
檢查調整或更換 |
|
2.主銷和襯套間隙過大 |
檢查調整間隙,定期加注潤滑脂保養 |
|
|
3.球頭連接過松或過緊 |
檢查調整間隙,定期加注潤滑脂保養 |
|
|
4.胎壓過低或過高 |
檢查胎壓并補充到規定壓力 |
|
|
5.前軸部件缺乏潤滑 |
添加潤滑脂 |
|
|
轉向輪跑向任何一邊 |
1.前輪定位調整不正確 |
檢查和調整車輪定位 |
|
2.制動發澀 |
檢查制動器并作調整 |
|
|
3.左右輪胎氣壓不一致 |
檢查胎壓并補充到規定壓力 |
|
|
4.左右輪剎車間隙不一致 |
檢查并調整左右輪剎車間隙 |
|
|
不均勻的或過早的輪胎磨損 |
1.前輪定位不正確 |
檢查調整前輪定位 |
|
2.輪轂軸承磨損或破損,軸承螺母松 |
更換軸承或擰緊軸承螺母 |
||
3.球頭銷、主銷、襯套過松或過緊 |
校正或更換故障部件 |